旅游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最忆闽西客家情
2017/4/21 8:49:00      浏览:897连城县旅游局           来源:冠豸山风景区管委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3月1日 12版

    谢建师 文/图

  闽西连城客家的独特民俗,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浸透着汉民族和畲、黎、瑶族等文化融合而成的独特元素。其中影响最广、场面最大、人数最多的民俗活动,当数罗坊走古事和姑田游大龙,每年都能吸引数以万计的四海宾朋前来,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闽西人民的激情狂欢。
  罗坊走古事是一个“两栖”民俗运动,陆上是冲刺,水上是冲锋,都是一样的惊险刺激。北团、坎市、抚市等地也流传着走古事这一习俗,但那里是“温柔的淳朴”,而罗坊则是“淳朴的狂野”。
  “走古事”有七棚。所谓“棚”,即扮演古事的轿台。罗姓七大房族内各挑选两名10岁左右的男童,按戏曲装扮化妆脸谱。上下各一名男童垒叠在轿台上,由成人抬着,约二人高。为首头顶“天宫”主公,后面的依次是古代名人:李世民、刘邦、樊哙、杨六郎、杨宗保、高贞、梅文仲、刘备、孔明、周瑜、甘霖。
  主公要直立在一根铁杆上,踩高跷时腰身用铁圈固定;古事走起来摇摇晃晃,惊心动魄;护将则坐在轿台上,用手托起主公,形成两个层次。轿台是由木柱镶成的方形框架,四周饰以精美画屏、两根轿杆,每棚约200公斤,需用22人抬。
  “走古事”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走”,实则为跑。两男童叠加起来,由抬拉的壮汉,在河道上、族庙里、廊桥中奔跑。
  特别是到了河里,前面有8面雄狮开道前锋,拖拉着手在冰冷的河里奔跑,水花四溅,神铳齐鸣,众壮汉高喊“走啊,走啊……”一时间,水花声、叫喊声、奔跑声、鞭炮声、鼓乐声连成一片。七台男童高高在上,身上的戏袍、长须等迎风飘动,惊险又刺激。
  围观的众人也跟着热血沸腾,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实属罕见。
  罗坊走古事是一项娱乐竞赛,是一项健身习俗,也是一项为村民祈福的仪式。据传,昔日罗坊常闹旱涝两灾,当地罗氏举人便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植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作民间娱乐活动。自此,走古事便在罗坊盛行。
  惊心动魄的“走古事”刚落幕,毗邻罗坊乡的姑田镇,一场声势浩大的游大龙活动紧接着上演。
  姑田大龙在闽西客家元宵节民俗中极负盛名。当地老人说,姑田游大龙习俗从明代洪武年间就开始了,相传当地人到潮州做官,后代去探亲而“引进”了舞龙习俗,以祈祷新年风调雨顺。2012年,姑田大龙成功打破最长游行花车吉尼斯世界纪录,号称“天下第一龙”。
  游大龙的程序相当复杂,体现出人们祈愿的真诚和对天神的敬仰。正月十二前,各家各户将扎好的龙头、龙腰、龙尾、龙珠拼好;正月十三,村里按规则进行“抓阄”,确定分组先后。正月十五大龙出游前,要组织十多个人带上工具“查修龙路”,保证游龙和观众都能顺利通过。
  因姑田人口、姓氏多,每年按姓氏轮流出龙。出龙也按一定程序进行,全部由神铳发号作指挥,上午10时三声铳响,是接“出寨公爹”;10时半一声铳响,家家户户燃香点烛,燃放鞭炮,供奉“公爹”。又一声铳响,龙身纷纷点火,光彩照人。下午3时又由长者以猪、鸡等物祭拜龙头,乐队伴奏,神铳、礼炮敬贺。
  大龙出游,家家门前燃松明、点灯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上图)。龙似腾云驾雾,如翔海底,极为壮观。
  行走在每年元宵夜的连城城乡,抬头可望绚丽的烟火,左右则是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的人群,热闹的节日气氛令人流连忘返。如果说现代城市的发展磨灭了记忆中的节日味,那么客家人的“坚守”,让这样的传统节日不但有味,更多了一份文脉和乡愁。


CopyRight © 2020 中国连城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禁止复制转载 版权所有 地址:连城县莲峰镇观景路1号 电话:0597-8931866 邮编:366200 E-Mail:lcguanzhaishan@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17012859号-1 技术支持:梓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