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创5A建设 > 正文
冠豸山摩崖石刻考(三)
2023/9/1 15:15:00      浏览:284连城县旅游局           来源:冠豸山风景区管委会

冠豸山摩崖石刻考


  冠豸山后山摩崖石考

长寿亭寿星峦和人长寿


人长寿  

沿着后山的蚁公路继续前行,就到了寿星峦处,峦顶建有一个名叫“长寿亭”的六柱六角重檐攥尖亭。亭之南面,一个较大、较高、圆润凸立山峦的峭壁上,刻有罗丹手书的“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是“罗丹体”书法代表的典型作品,准确描述了寿星峦的最大特点。

莲花洞 

从长寿亭往“生命之根”景点去,“生命之根”旁边一条道路可到“莲花洞”。“莲花洞”是一个由数块形态各异、体积巨大的崩塌岩石互相堆叠架构,形成内部秀石林立、幽深且阔卓的洞穴,清冽甘甜的泉水自南而北,穿洞而过。洞内正面石壁有一幅题刻,上款:楷书“一九八一”、篆书“别有洞天”、行书“浡然”,下款:楷书“莲花洞”。

雄峙天半

从长寿亭往石门湖方向走,过鲤鱼背、藏靴洞、必达亭、桄榔幽谷,就到了狭窄的“阴阳谷”。“阴阳谷”没有草木的一边山崖壁上,錾刻着原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福建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游嘉瑞先生所题的“雄峙天半”,落款是“乙亥仲夏立雪堂主游嘉瑞”。“雄峙天半”写于1995年。游嘉瑞,字山川,原名春木,号立雪堂,福建永泰人,生于1935年,2002年创建立雪书院,省人大常委、省政协常委、海峡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游嘉瑞曾于1968年在连城县工作(之前在龙岩地委组织部工作,“文革”期间下放连城县),1976年离莲调回省直部门工作前任连城县委组织部部长,他连城工作了十年,对连城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


第七节 石门湖摩崖石刻




水面浮舟  

新中国成立前,连城城郊严重缺水,石门岩清水常流,但无法引用。民间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石门岩,拱桥背,大小蚊龙有一对,要是有人锁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龙山是石门岩的主体山,锁住蚊龙就能蓄积宝贵的水资源,就可以解决县城及周边农田无水灌溉的问题。历届连城的领导都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一困扰连城人民的千年之苦,1970年9月3日,连城县成立石门岩水库工程指挥部,9月15日正式动工建设石门湖水库,水库于1975年5月完成建成,工程总指挥为当时县委第一书记、山西黎城人李振经。在文化大革命“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大民主、大批斗、大串联”期间,连城还能建成这样一座巨大的工程,真是难以置信。如今大坝锁蚊龙,高峡出平湖,除了为连城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灌溉用水,她也变成一个山水相连、景色醉人的旅游景点。眼前的这座四面环水的孤岛,碧波无垠,山崖陡立,林木葱翠,是石门湖景点——“翠岛微澜”。在“翠岛微澜”正面的绝壁上,篆刻着四字草书——“水面浮舟”,这就是李振经的题字,寓意翠岛像一叶扁舟,漂浮在碧绿的湖面,美不胜收。



宿云仙洞  

过石门湖大坝和泄洪桥,一个右转直上,就是道教“玉正观”。“玉正观”内有老君岩,老君岩洞侧崖壁上有“宿云仙洞”四个大字,据说这是南宋连城建县后第二任知县丘钦若亲笔所题,现已无法考证,这是康熙年间连城八景——“石门宿云”的代表性遗址。“宿云仙洞”用篆书写就。


以上梳理了冠豸摩崖石刻50余幅,最早从南宋起,历经元、明、清、近代,字体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草书,还有一幅特别的隶、篆一体书法,有的庄重肃穆,有的飘逸灵动,有的金戈铁马,有的仙气袅袅。这里是闽西地区书法艺术的宝库,为连城乃至闽西、福建,留下了及其宝贵的书法艺术财富,也留下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等待我们的进一步发掘、保护。


来源:李元杰 客家潮文学艺术、冠豸山

原文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mvKrmLyyV0chJV2fWYQrHQ



CopyRight © 2020 中国连城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禁止复制转载 版权所有 地址:连城县莲峰镇观景路1号 电话:0597-8931866 邮编:366200 E-Mail:lcguanzhaishan@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17012859号-1 技术支持:梓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