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正文
冠豸山——2.5亿年沧桑变迁演绎的“传奇身世”
2023/8/17 9:19:00      浏览:297连城县旅游局           来源:冠豸山风景区管委会

冠豸山地质公园

 Legendary story 

冠豸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公园体现了壮年早期单斜式丹霞地貌、丹山碧水、高山溶洞等地质遗迹特征,保存了独特的生物群落演替过程,是沉积岩石学、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气候学、地貌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

那么,冠豸山是如何形成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它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的地质运动?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坎坷身世呢?让我们打开地质演变的恢弘史诗,把目光定格在冠豸山地质演变的篇章,一起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吧!

在距今2.5亿年~2.03亿年的中生代初,即三叠纪,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该区开始陷落,形成一个断陷盆地。


在距今约2亿年前的中生代中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原有的古生代泥盆、石炭和二迭系海相沉积地层中出现大规模花岗岩岩浆侵入事件,形成了连城县西侧和冠豸山东侧广泛分布的燕山早期片麻状黑云母、白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


在距今1.45亿年~1亿年的下白垩纪或上白垩纪初,这里曾有过一次造山运动,形成一个东西宽约10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的长形山间断拗盆地。盆地四周的山地、丘陵,因流水侵蚀作用,泥砂被冲积于盆地之中,加上当时的气候较为干热,所以盆地中的沉积层呈紫红色。


在距今约6500万年的上白垩纪晚期,该区再次发生了一个北北东——南南西的山间断拗盆地,盆地四周形成较高大的山地,河流比降大,流速快,把砾石、粗砂冲至盆地中沉积,在盆地边缘的谷口地带形成洪积扇,在干热的气候下,这些粗大沉积物呈现紫红色,以后便逐渐成为赤石群紫红色砾砂岩层构成冠牙山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


在距今6500万年~180万年这里发生了名为喜马拉雅运动的造山运动,连城盆地东缘发生北北东向断裂下陷作用,而在盆地西部则相对翘起,这时,连城盆地从一个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河流比降增大,水流下切强烈,泥砂被流水冲到盆地之外,且流水沿主要节理切入赤石群紫红色砾砂层中,开始形成丹霞地貌。而冠豸山紫红色砾砂岩层较为坚硬,很难风化、侵蚀,在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之后,较易风化、侵蚀的软岩区相对变低了,较坚硬的、较难侵蚀风化的岩区相对高起,形成较大规模的丹霞地貌。


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较坚硬的岩石,仍在不断地遭受风化、剥蚀、侵蚀、崩塌,这使山体在缩小,高度在变低,直至今日,有不少地方已演变为残峰、低丘、台地,因之形成了如今冠豸山峰峦圆润、奇秀多姿的丹霞地貌。

来源:龙岩地质公园



CopyRight © 2020 中国连城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禁止复制转载 版权所有 地址:连城县莲峰镇观景路1号 电话:0597-8931866 邮编:366200 E-Mail:lcguanzhaishan@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17012859号-1 技术支持:梓斌科技